作者:田凯,唐山爱信齿轮有限公司
唐山职业技术学院李娜
来源:金属加工(热加工)杂志
渗碳钢20CrMnTi锻件锻造后空冷至室温,得到铁素体、珠光体、魏氏体及贝氏体组成的混合组织时,加热到930℃碳化后冷却850℃淬火过程中仍有粗大的奥氏体晶粒,具有明显的组织遗传性。如果铁素体和珠光体的混合组织在锻造后经过热处理,经过碳淬火后,组织明显细化,组织不再遗传,这就是锻造后热处理的意义。小型齿轮锻件热处理的主要目的是:
①消除锻造应力。
②获得更均匀的金相组织,提高切削性能。
③降低齿轮渗碳和淬火后的变形。
1.等温退火
锻件材质为20CrMnTi,由高温区、快冷区和等温区组成的等温退火连续炉(见图1)。
图1
等温退火工艺是锻件先进的高温加热区,由室温加热到940℃,保温一段时间,使其完全奥氏体化,然后进入快速冷却区5~10min内从950℃快冷至650℃,使锻件快速进入正确的相变区间,然后通过650℃保温,使锻件完全相变为铁素体 珠光体组织,将炉外空冷至室温。工艺曲线如图2所示。
图2
需要注意的是,由于锻件尺寸不同,应根据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调整等温退火工艺曲线。原则是确保锻件金相组织1~3等级,表面硬度控制在160~210HBW这是合适的。经试验,该生产工艺也适用于小型轴锻件的退火,设备的生产能力为600kg/h。
2.余热退火
锻件材质为20CrMnTi,该设备为网带式余热退火炉(见图3),由加热炉和快速冷却室组成。预热退火工艺是锻件成型后直接送入加热炉,650℃保温45min,然后进入快冷室,20min内冷却至70℃下面。工艺曲线如图4所示。
图3
图4
利用锻件余热退火时,重点是掌握锻件入炉温度和炉内保温时间。现场试验发现,一般锻件入炉温度应控制在800℃以上,退火后的金相和硬度最合适;800℃以下锻件利用余热退火后可能出现组织硬度不合格的现象,应严格注意。绝缘时间和温度不能一概而论,应根据锻件的大小和厚度进行适当调整。此外,余热退火也可以冷却到室温。我公司采用风冷,主要考虑退火后锻件由员工直接装入抛丸机清洗氧化皮,无需设置中间商店。该设备的生产能力为600kg/h,退火后锻件金相组织1~3等级,表面硬度控制在160~210HBW。
3.等温退火与余热退火的比较
等温退火和余热退火的优缺点:
(1)等温退火工艺
优点:
①工艺稳定性高,锻件硬度的离散度可控制在20HBW/批以内。整个退火过程易于控制。退火锻件可满足金相组织和表面硬度的要求,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锻件热处理方法。
②由于它独立于锻造生产线外,与其他锻造设备的可动性没有相互影响,不会因设备故障或等温退火线异常而停止。
缺点:
①锻件完全冷却后再加热940℃左右,会造成能源浪费。
②等温退火线不能纳入锻造生产线,实现一流锻造生产模式。
因此,有必要专门设立待正火货店。锻件量满足等温退火设备生产能力后,统一入炉。这样的中间货店会占用大量的场地资源和流动资产,不符合丰田生产模式中0中间仓库的理念。
(2)余热退火工艺
①节能环保符合我国目前倡导的低碳经济。它利用锻件的余热节省了加热环节,其能耗可降低到等温退火的50%。
②结合锻造生产线,节省了仓库中间占用的场地资源和营运资金。
①虽然余热退火工艺已被证明是可靠的,并在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,但由于锻造设备锻造操作人员操作速度不同,炉温相对难以控制,容易导致组织硬度不合格。
②每条锻造生产线后,必须与其他锻造设备的可动性相互影响,即余热退火炉或锻造生产线的任何设备故障,将直接导致整个生产线停产。
③由于退火炉加热和冷却过程耗时耗电,与余热退火相匹配的锻造生产线最好为三班饱和生产线,至少保证两班生产能力,否则生产8h,空炉运转16h得不偿失。
4.结语
以上就是笔者对小型齿轮锻件退火热处理工艺的点滴认识,大部分是来自生产实践之中,可能会和某些参考资料有出入。但笔者认为这是正常的现象,现实中很难找到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一套生产工艺。没有最好的,只有最适合的。大家可以根据实际生产的质量、成本、交货期、场地等各方面因素综合到一起加以衡量,选择适合的锻件退火工艺。希望这篇论文能够给读者在工艺选择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。
投稿须知
《金属加工(热加工)》杂志热处理栏目提交范围:前沿金属材料研究、先进实用的热处理技术、整体热处理、热处理设备开发、淬火冷却技术、材料检测分析、热温测量控制、零件故障分析等。
金属加工杂志唯一提交网站:http://tougao.mw1950.cn/
请咨询购买热处理设备和投递广告: 孙
暴点↓更多精彩的知识↙↙
扫码咨询与免费使用
加我们 免费用
立即获取免费试用
立即咨询